壹、突破框架創新作為 引領空品改善新局
一、強化空污費追繳 特徵組戰力升級:導入帳查、ERP比對與原物料抽測,查獲未列管工廠11家,113年補繳達2,408萬元。
二、高污染機車全面淨化:鎖定高發油站周邊,加強稽查,未定檢比例降至13%、老舊車降至15.6%。
三、多元族群E起騎 推廣淨零更有力:推出幼幼、青年、外送員等專案,補助與宣導並行,7年內電動機車市占率由1%升至5%。
貳、智慧科技全面導入 強化污染治理韌性
一、大臺南工地邁向智慧監控時代:打造智慧灑水平台,PM2.5自動監控與即時應變,114年起公有大工地全面納管。
二、餐飲油煙遠端監測,減少污染與陳情: 導入電流偵測技術,15大熱區業者無異常,陳情降89%,提升設備使用率與空品品質。
參、聚焦源頭強化管理 空污削減績效領先
一、減緩臭氧減量協談 簽署落實污防書:協談大型工廠落實BACT,預估四年削減VOCs 335公噸、NOx 103公噸,113年已完成首波改善。
二、精準掌握高OFP製程:盤點431家未列管高OFP業者,聚焦南科、和順、官田三區,做為下一波減量重點。
肆、擴大民眾參與 全民響應永續願景
一、攜手全聯 紙錢集運好厝邊:結合全聯設置24處集中箱,集運量增10倍,落實民俗減燒。
二、大手牽小手 共守室內空品:成立IAQ輔導團,輔導敏弱族群場所,CO?濃度改善逾15%,提升場所空品自主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