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功能,可能會造成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建議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 狀態
:::
首頁 > 環保主題 > 空氣品質保護規劃 > 空氣品質保護規劃 > 地方環保機關績效執行成果

113年度空氣品質維護及改善工作績效成果

113年度空氣品質維護及改善工作績效成果

新竹市環境保護局江盛任局長(前排左五)、楊清媚副局長(前排左六)、林玉焜秘書(前排左四)、李佳宜科長(前排左七)及空氣品質維護科團隊(備註:左一為穿著黃色防護衣同仁)

為提升空氣品質保障市民健康,新竹市推動智慧治理與科技執法,掌握空污排放狀況,落實空氣品質維護與改善策略,提升整體空品管理效能。
一、建立「空氣品質即時監測網」,提供民眾自主查詢PM2.5即時資訊,網站已累積近20萬瀏覽人次,並透過24小時不分晝夜告警通報機制,立即派員稽查可疑污染對象,發揮環境治理功效,截至113年度共查獲28件污染事件。
二、主政聯合竹竹苗空品區共同治理高OFP排放潛勢稽查,並推動固定污染源協談減量,投入1.5億元改善防制設備,VOCs排放年減少約123公噸;並結合環管署勾稽查核,強化特工區AI監控異味源,空污濃度顯著改善25%。
三、柴油車管制,專案列管柴油車大戶、推動CSR企業社會責任、推動授權認證保養廠保檢合一及跨縣市合作執行車輛尾氣光學遙測等多重管制措施,使得本市柴油車納管率提升69.4%,並躍升至全國第1名。
四、機車降污多元化管制,運用科技設備強化未到檢機車稽查、推廣e化定檢通知、專案列管車齡25年機車、實地訪查二行程機車及加碼補助推廣電動機車,平均到檢率達99.2%,連續9年全國第1;電動機車佔比5.5%,非六都全國第2。
五、全國首創劃設「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空維區,強化敏弱族群健康防範;靜城專案首創「車載式六合一智慧監測科技執法設備」,進行噪音及空污取締,提升市民居住環境品質,並榮獲第12屆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
六、輔導台灣玻璃全面改善為天然氣與重油混燒,目前已完成3座窯爐改善,年削減PM10達2.7公噸、PM2.5達2.7公噸、SOx達39.1公噸、NOx達26.8公噸,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展現能源轉型與空污防制成果。
七、營建工程數位科技化管制措施,強化污染削減提升e化減碳15.8公噸;輔導高污染工程自主管理,污染削減率提升8.9%,同時針對施工機具租賃業者進行調查及核發標章,合格率達100%;導入AI辨識系統及空品偵測連動灑水,即時應對污染展現高效環保治理成效。
八、推動露燃智慧巡檢、餐飲油煙三步驟及新紙錢三燒,有效減少27%陳情案件;餐飲業法規符合度達97.5%;祭祀紙錢集中處理共753公噸為歷年最高。
九、因應環境部未來推動政策,本局針對敏弱族群積極推廣自主管理標章制度,並協助10處敏弱族群場所取得認證標章,標章取得率增加30%,有效提升室內空氣品質環境及管理。
十、倡導低碳綠運輸共享環保新生活,積極導入電動公車10輛、公私合作投入共享電動機車500輛,並持續推廣桃竹竹苗版TPASS等大眾運輸系統,有效減碳超過1萬2千公噸以上。
十一、制定「新竹市臨時性空氣污染事件應變流程」將桃竹竹苗之環保局、消防局及園區納入區域聯防,於事件發生時,立即啟動應變作為,透過跨縣市、跨單位合作,共同維護空氣品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