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功能,可能會造成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建議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 狀態
:::
首頁 > 環保主題 > 空氣品質保護規劃 > 空氣品質保護規劃 > 地方環保機關績效執行成果

113年度空氣品質維護及改善工作績效成果

113年度空氣品質維護及改善工作績效成果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前排右4)及空氣及噪音管理科團隊

花蓮縣積極配合環境部重點政策,並對縣內區域污染制訂解決方案,納入年度加強推動重點工作,113年重點管制成果如下:
一、空氣品質優異花東空品全國最佳
113年花蓮縣空品良好日數(AQI≦50)高達310天,(AQI≦100)高達99%。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值7.9μg/m3(扣除境外7.4μg/m3)遠低於國家標準(12μg/m3)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值,為全國最優縣市之一。
二、智慧科技監控與污染源管理
(一)台泥和平廠及BOO案管制:全國首創以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場址,運轉迄今協談該廠自設5組感測器並輔導導入智慧管理。
(二)輔導華紙自主監測與管理:於廠區增設5處硫化氫感測器且具有逾限告警及透過自行研發APP即時監看,落實自主異味排放掌握降低陳情案。
(三)4大廠CEMS監測全年無休,以長時間電位檢核35天以上,4G即時回傳數據,達防弊效果100%無弊端。並因應地方特性進行衰光片測試查驗。
(四)營建工地及港區砂石堆置,採PM微感器連動智慧灑水科技化管理。
(五)柴油車AI智慧判煙,準確率達94%,導入與ARTC同級之OBD查驗設備,對具SCR系統車輛逐車查核嚇阻不當改裝。113年柴油車主動到檢全國第一。
(六)河川揚塵CCTV監控+未來3日精準預報+Line通報提前應變,河川揚塵無陳情案件,並爭取其他單位經費1,400萬用於河川揚塵防制。
(七)稻草露燃以CCTV監控120公頃及UAV空拍30趟次,空拍加人力總巡查46,223公頃,稻草露燃面積較112年減少51.36%。
三、跨域合作與便民措施
(一)全國首創「跨空品區遙測暨路邊同步聯合稽查專案」與宜蘭縣環保局及警察局、ARTC及公路總局於蘇花改完成遙測1,800輛。
(二)與台東及宜蘭聯合稽查柴油車8場次,稽查82輛次均合格。
(三)與宜蘭機車聯合稽查15場次,稽查611輛次,不合格複驗至合格,並透過到府服務、災後災區定檢服務、零碳稽查等到檢率達90.88%,全國第一。
(四)和平溪河川揚塵與宜蘭聯合應變,計9家列管公私場所進行應變。
(五)東砂西運生命週期管理環、警、監聯合稽查跟拍砂石車覆網、泥水收集,蒐證613輛次,符合度96.6%,缺失21輛均已改善完成。
(六)與環、警、監執行花蓮夜未眠專案,113年車輛噪音陳情較去年減少61%。
(七)東大門環保夜市跨局處聯合輔導,餐飲業油煙防制設備設置率100%。
(八)與農業部及各農政單位推廣電動農機,補助小型電動農機100台。
四、永續發展與淨零碳排
(一)4大廠空污碳排雙減協商投入15.96億元削減NOx 857公噸、CO2 29萬噸。
(二)建立友善綠能環境全力推廣綠能運具、低碳旅遊、淨零教育建構淨零生活。
(三)南區建置全國第1個全綠能柴油車動力計檢測站。
(四)花蓮縣於2020年訂下2025年超越全國減碳112萬噸之目標,截至2024年已減碳145萬噸,提前達標。
113年0403地震對花蓮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但震不倒花蓮維護空品的決心,在面對災後重建的同時做好維護良好空品準備,透過智慧科技監控與污染管理、跨域合作及公眾參與,花蓮縣仍維持全國最佳空氣品質,未來將持續整合重建與環保政策,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