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 功能,可能會造成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建議開啟瀏覽器 JavaScript 狀態

校園空品防護網

守護學童呼吸權!啟動「兒少校園空品防護網」

為什麼需要「兒少校園空品防護網」?

「奇怪的味道是從哪裡來的?」 這是許多校園師生困擾,常遇到教室悶味與通風換氣(室內空品)相關,也有火災燃燒味道,甚至找不出原因的「異味」,依照統計有8成以上的民眾陳情案件是跟「異味」 有關。

學童的呼吸速率比成人快,更容易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 。立法委員、環保團體 以及媒體報導皆高度關切「煙囪下的國中小」等校園空污議題,引發社會關注。

為此,環境部在《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中「健康永續」的願景 ,將「重視兒少呼吸權,精進學校周圍空污管理」列為關鍵議題 。環境部偕同教育部、經濟部、國科會等部會 ,從學童(受體)的角度出發 ,建構了「兒少校園空品防護網」 ,為孩子的健康努力。

「兒少校園空品防護網」的四層防護

核心概念是:由受體(學童)出發,由外而內逐一追溯可能污染源並予以妥適處理,建構四重防護 。

 第一層防護:工業區空污體檢 (工業端)
  • 目標:主動鎖定鄰近校園、高污染潛勢的工業區進行監測 。

  • 行動:

    1. ◆ 盤點全國工業區:依照區內業者數量、空氣污染排放量、工業區附近學校數量、工廠違規狀況,進行積分排序,區分出需要關注重點。

    2. ◆ 優先處理: 114年度起,針對全國22處「重點關注」工業區啟動空污體檢 。

    3. ◆ 科學執法: 執行「4大重點」-監測、溯源、改善、追蹤 。

    4. ◆ 如何進行:

      1. 1. 移動測繪:巡邏工業區周圍,分析工業區影響,找出需要及適合監測的學校地點。

      2. 2. 設置衛兵:在校園設置精密監測儀器或是應用既有測站。

      3. 3. 監控濃度:分析有異常污染的化學物種及來源風向。

      4. 4. 尖兵出動:一旦發現異常,環保稽查人員攜帶行動儀器追蹤源頭,並進廠檢測。

      5. 5. 輔導改善: 結合經濟部、國科會、地方政府等機關輔導業者改善。

      6. 6. 事後追蹤: 設置空氣盒子(IoT)持續監控,追蹤改善成效 。


 第二層防護:校園周邊劃設「空氣品質維護區」 (交通端)
  • 目標:汽機車排氣具近地表排放特性,劃設「空氣品質維護區」(空維區) 能減少車輛廢氣對學童的直接影響 。

  • 行動:

    1. ◆ 擴大劃設: 於校園周邊劃定 空維區,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運具」進入,進一步盤點劃設,結合通學區管理概念。

    2. ◆ 科技執法: 導入智慧車牌辨識系統,提升稽查管制成效 。

  • 執行初期可能對家長接送、附近商家造成影響,需要持續溝通並尋求共識。長期而言,清淨的通學環境將成為該地區共同守護的生活資產。


 第三層防護:污染通報及陳情追蹤 (通報端)
  • 目標:確保校園通報不漏接,稽查行動必到位 。

  • 行動:當校園遇到污染時,請這樣做:

    1. ◆ 透過多樣陳情管道,包含撥打 24H 免付費專線 0800-066-666、公害污染陳情網路受理系統、使用 「公害報報」APP 通報 等

    2. ◆ 通報時請務必強調:「學校發生的污染問題!」 ,紀錄時間地點、可疑污染、異味問題

    3. ◆ 接獲報案,稽查單位將貼上「校園通報」特別警示標籤,以專案代碼追蹤,多次陳情警示時,加強督導追蹤。


 第四層防護:強化校園空品管理 (校內端)
  • 目標:落實校園內部的空氣品質管理 。

  • 校方行動:

    1. ◆ 依據環境部「校園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指引」、「校園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手冊」及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因應空氣品質惡化處理措施暨緊急應變作業流程」辦理

    2. ◆ 鼓勵學校安裝空氣品質監測設備 。

    3. ◆ 推動校園綠化 、裸露地使用防塵網/布 、限制校內車輛通行等 。

  • 師生行動 (大家一起做):

    1. ◆ 外面空氣很棒時,記得開窗戶讓空氣流進來 。

    2. ◆ 空氣不好時,要關緊門窗,特別是風吹來的那面 。

    3. ◆ 一起打掃教室,把地板、桌子擦乾淨,窗戶灰塵也要擦掉 。

    4. ◆ 幫忙照顧教室的植物,它們會讓空氣變清新 。

    5. ◆ 發現教室有怪味或長霉菌,要馬上跟老師報告 。

未來推動方向

守護學童呼吸權,需要中央到地方、政府到民眾的通力合作 。

  • 深化治理: 114年將完成22處「重點關注」工業區的空污體檢 。

  • 擴大推動: 未來將複製工業區體檢的成功經驗,擴展至地方政府推動,強化在地守護量能 。

  • 公民參與: 隨著制度建立純熟及展現成效後,將進一步擴大公民參與,結合師生、家長及社區力量 ,共同監督與維護學童的清淨呼吸環境 。


相關連結
返回頂端